許多人植牙或做假牙後就覺得一勞永逸,忽略應有的清潔保養,這是很嚴重的迷思,因為植牙和假牙也會生病,我們稱為「植體周圍炎」,它的概念就像自然牙齒可能罹患的牙周病,會對口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,甚至最後導致植牙失敗。在這篇文章中,許醫師將說明植體周圍炎的成因、症狀,以及最重要的,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。

植牙或假牙也會得牙周病,稱為植體牙周炎

(圖片來源: Image by Anna Shvets - Pexels)

 

什麼是植體周圍炎?

植體周圍炎(或稱植體牙周病;英文:peri-implantitis)可以說是假牙的牙周病,這種植牙後在植體周圍組織發生的一連串炎症反應,若不及早處理,可能導致植牙的失敗。人工植牙比自然牙更容易出現這種問題,因為人工植牙沒有骨質與牙周韌帶,也沒有血流供應,對細菌的抵抗力其實是比較差的。

 

植體周圍炎有什麼症狀?

早期植體周圍炎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、出血、疼痛,以及化膿等分泌物,惡化的速度相當快,很快就會出現牙齦萎縮、植牙鬆動、甚至脫落等狀況。

 

造成植體周圍炎的原因?

這麼可怕的植牙併發症是怎麼發生的呢?植體周圍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。如果患者在植牙後未能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,食物殘渣和細菌可能會積聚在植牙周圍,一但造成細菌感染,就會讓植體的黏膜發炎、骨頭流失。此外,如果有抽煙習慣、植牙前有牙周病史、控制不良的糖尿病..等因素,也會增加患上植體周圍炎的風險。

 

如何治療植體周圍炎?

治療植體周圍炎的方法多樣,早期症狀輕微、發炎範圍只在局部軟組織的話,就不須手術治療,可先透過機械式清創、殺菌治療、抗生素治療或是雷射的方式;但如果狀況嚴重,就須藉由手術清創、植體表面去感染等方式,若發現植體周圍破壞太過嚴重,就需要拔除植體。

為避免植牙後罹患植體周圍炎,導致植牙失敗,更好的方式是預防,患者需要學習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,包括正確刷牙方式、使用牙線等,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植牙狀態,以確保植牙的健康。

植體周圍炎雖然看似可怕,但通過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,及時發現和治療問題,可以有效減少植牙失敗的風險、延長植牙的使用壽命。

 

▶預約諮詢:https://m.me/omfs.hsu

▶你可能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:

arrow
arrow

    許博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